题目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李白失意时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刘禹锡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当你们面对挫折、失意的时候怎么办?世界著名俄国诗人普希金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思考问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该诗用劝说且亲切和蔼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人生挫折时要镇静,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过渡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通过圈点勾画,细细品味诗中的含义。)(三)深入研读1.如何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这句话,为什么是欺骗呢?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身遭遇的经历。俄国沙皇专制扼杀了正义,革命也被镇压,人们认为只要去努力肯定会获得光明、成功,但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困苦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2.作者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又说“须要镇静”,镇静是“忍让、妥协”,那就是消极,懦夫,这两种说法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因为面对生活的“欺骗”,我们必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同时,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等待时机的成熟。是为了养精蓄锐,所以并非忍让、妥协。所以这是人生的睿智。对于诗人而言,当时沙皇专制统治很严酷,革命势力一时不能与之抗衡,唯有善于忍耐,保存实力,当时机成熟,定当势如破竹,与黑暗作斗争,这是诗人热爱生活、乐于革命的永恒追求)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过去的疼痛将会成为人生的回忆,生活的真谛在于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逆境中成长磨砺,才能锻炼真正的勇士,才能铸就精彩的人生,在过去中获得成长和蜕变是告别过去的最好方式。多么真实地记载着,又多么亲切地回馈给我们。)4.这首诗成为激励人们的座右铭,它的写作语言有何特点?(诗人用劝告的口吻,平等的娓娓的语气道来,情真意切的语调,诗人似乎与你亲密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这首诗诠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习的,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启示?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当发现生活残酷的真相,我们依然热爱由衷。生活就是一场竞技场,我们在其中历经了考验和磨砺,兴许有疼痛有欢乐。疼痛的那些我们往往不要记恨,我们要沉重冷静,永葆对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和未来抱有期待,才能铸就精彩开朗的人生。)(五)小结作业1.总结:学习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相信大家对诗人身处困境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感染,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对生活持有热爱,活出精彩的人生。2.作业:课下搜集相关诗歌中的励志名言,形成资料库,下节课课前教师挑选其中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在你的授课过程中,你怎样去启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针对本文,你的教学重难点设立依据是什么?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理解。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投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同学讨论,教师强调重点,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三)深入研读1.课文内容填充: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课前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文章越短,最后只读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学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请看投影: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可谓()矣!呜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答案:雄、大、众、多、糜、极、速、悲2.请学生在文中找出“雄、大、众、多、糜、极、速、悲”的具体内容,并朗读这些内容。杜牧为文,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3.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1)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宫貌是如此的富丽堂皇,宫人是如此之众多,生活是如此之骄奢糜烂,齐读,CAI教学媒体展示音(配乐《汉宫秋月》)像。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说明理由)例如: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学生讨论,七嘴八舌地补充,教师适当点拨。配乐《汉宫秋月》(二胡)《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比较分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4.(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灭六果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4段。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板书)(2)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六国论》末段(课堂练习,附后)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再作评析。(三)巩固提高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师!”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过60字)出示投影:(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啊,黄河!有了你乳汁的浇灌,这贫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绿水,才有了茅屋、鸡鸣、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戏绘织而成的田园风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灿烂的文化。(四)小结作业尝试背诵这篇文章。【答辩题目解析】1.本文作者是谁?简要介绍一下他。2.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引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下第一行书”说的是哪幅书法作品吗?今天我就带来了这幅作品的摹本。出示冯承素的摹本。实际上,兰亭序是王羲之和众多友人在山阴兰亭聚会,宴席中大家要作诗,王羲之为诗集作序,由此有了这幅作品。因为这篇作品“文峰清闲,字字珠玑”,书法造诣极高,所以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出示重要词句,让学生疏通文意。把不熟悉的词的注解写到原文下面。“修”“期”“次”“致”2.学生互相交流预习时收集到的兰亭集序和王羲之的相关资料。明确(多媒体展示):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三)深入研读1.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范读,推举一人朗读。思考:概括本文中作者的心情变化?明确:乐、痛、悲(板书)2.小组讨论:那么作者乐的由来、痛的原因、悲的源头又分别是什么。明确:(1)乐:良辰——暮春之初、修禊事业美景——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赏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乐事——引以为流觞曲水,列作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板书:所之既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板书:所遇已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板书:无法抗拒)(3)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板书:生死无常)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板书:后人慨叹今人之慨叹)3.体悟本文思想感情(1)教师进一步明确:文章情感虽以“悲”作结,但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2)引导:悲哀不等于悲观,《兰亭集序》在忧生叹世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惋惜。解读它时,我们要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人生、自然之美的执着和热爱。正因为人生、自然是美丽的,有价值的,它们的消亡才让人痛苦。4.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朗读,读出情感。(四)延伸作业1.王羲之兰亭雅集图介绍(出示PPT图片)。2.作业:背诵全文或用书法写一篇兰亭集序。【答辩题目解析】1.你是如何理解《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感情矛盾的?2.请你谈谈导入设置的意图?
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二)讲解新知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3.1.11表示()元()角()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同时和学生一同总结小数的性质: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鼓励学生上讲台用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剩下的同学自行完成填空):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其中的3份是(3/10),也可以表示为(0.3)。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0.01);其中的23份表示为(23/100),也可以表示为(0.23)。让学生两两一组对刚才所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能否发现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1)当测量、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3)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三)应用新知现场出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也可以表示为(),其中的59份是()/(),也可以表示为()。(四)小结作业1.教师通过提问互动和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是小数?2.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秋天的诗词,例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通过一些悲秋的诗词引入这首词写于深秋的却毫无悲情充满斗志的词,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4.将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讨论读过这首词你看见了几幅画面?根据内容分别给画面各加上小标题。要求:注意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组内形成统一的答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师生共同总结:①独立寒秋②湘江秋景③峥嵘岁月④中流击水。(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以“湘江秋景图”为例展开教学。(1)词人在上阕当中“看”到了什么?明确:a.山、林、江、舸、鹰、鱼。(2)词人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哪些字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a.“万山红遍”,“遍”写出了红的广阔。b.“层林尽染”,“染”树经霜后变逐渐变红现象。c.“鹰击长空”,将“击”换为“飞”,引导学生通过换字来炼字,体会“击”写出了鹰的雄壮有力搏击苍穹的进取精神。d.“鱼翔浅底”,将“翔”换为“游”,引导学生通过换字来炼字,体会“翔”写出了鱼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洒脱之情。与“鹰击长空”形成一天一地的遥相呼应,体现出词人胸襟的阔大。2.面对如此充满生命跳跃音符的绚丽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感?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明确:一个“怅”字写出了万千,宇宙自然万物尽收于作者之笔作者之眼作者之心,怅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深思的是当时千万的人民群众的水深火热、是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是祖国未来的命运。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要问的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明确:作者看到万物在经历着物竞天择的考验,很像当今的革命形势,作者要问的是“主”,是谁来主宰革命乃至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抒发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历史责任感。4.纵观本词,上阙重写景,下阙多抒情,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明确: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表现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这首词创作于革命爆发时期,试想在那么一个不确定的时间,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情感的文章?【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词的下阙写“击水”从中你可以联想到什么?2.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林黛玉进贾府》。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请学生欣赏视频,然后说说对其中人物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印象。试着用一些词语去概括出来。教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刚才大家是通过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印象。那么原著中作者是怎么描写当时的情景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片段《林黛玉进贾府》。”板书课题。(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和断句。同时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情境;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3.教师请学生找出文中出现了几位人物,重点写了谁。学生容易回答出重点写了王熙凤。过渡语:“既然重点写了王熙凤,就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场的,出场后又是怎样表现的?”(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1.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描写王熙凤的语句,并讨论其表现出的人物的什么特征。讨论结束后,每组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和补充。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加以讲解。比如第一组,出场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表明其出场很隆重,且身份地位很重要。第二组,肖像描写:服饰“头上戴着……下着翡翠撒花洋裙。”衣着尊贵华丽,表明其生活奢侈,爱慕浮华。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表现她外表美艳,也能看出很机敏精明。第三组,被贾母戏谑。“凤辣子”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出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得宠和四面逢源。第四组,与林黛玉对话。采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因笑道……”表现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逢场作戏和善于察言观色。第五组,与王夫人对话。发月钱,选料子,做衣服。表现其精明能干,考虑周全,随机应变。(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学生在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每个人物的语气。2.说一说自己是否喜欢王熙凤这个人物并说明各自的理由。(五)迁移拓展请几个小组来扮演文章片段的故事。(六)作业小结阅读红楼梦其他段落,找找还有故事能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目标?2.你认为你这堂课讲的如何,请对自己讲课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