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PPT展示《鲁迅先生》的版画、油画和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三幅作品最喜欢哪一幅?带给我们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学生评述自己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三幅作品分别是版画、油画和国画作品,版画有着独特的表现效果,揭示课题《木刻版画》。活动二:直观感知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老师提出问题:版画的起源在那里?说一说木刻版画的发展历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起源于中国唐代;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创作木刻兴起与欧洲19世纪,其特点是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2.学生说一说木刻需要的工具,教师总结:有木板、刻刀、油墨、纸张。活动三:形式分析1.出示木刻作品图片,并展示木刻的雕版教具和刻刀。提问:独特的工具使木刻具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效果?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作品因为工具和制作工艺产生独特的木味和刀味,和其他的绘画类型相比有独特的感染力。2.引导学生欣赏罗清桢《逆水行舟》,并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作品表现了六个船夫艰难地拉引着载重船只的情景;3.继续追问:作品的线条有什么特点?色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从画面效果和木刻的特点去观察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总结:作品线条坚劲有力,粗细疏密变化丰富,塑造形体突出;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单纯、简洁、明快、对比强烈。使得作品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度之美。4.展示吴凡作品《蒲公英》,提问:这幅作品和刚才的《逆水行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都是木刻版画作品;但是《蒲公英》是彩色的,整幅画画像中国画一样优美、空灵,有很强的抒情性。总结: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活动四:示范讲解以校园一角为主题示范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技法并讲解制作过程:画稿-刻版-印版。同时强调刻刀的正确使用和力度的把握以及线条的表现。活动五:实践展评1.任选主题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构思、刻刀的使用、线条的表现。2.鼓励学生主动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从构思、线条、画面效果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活动六:小结作业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感受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真挚情感,体会木刻版画的艺术美,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课后把刻好的作品进行印刷。【答辩题目解析】1.谈一谈版画的分类?2.教师要如何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创设情景:我们一起踏上旅行的列车,观察图片,看看都有些什么风景。(教师播放非洲人文、地貌图片)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旅程的目的地就是非洲,非洲是个地大物博的大洲,有众多的国家。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就是非洲大陆中南非的一首民歌,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非洲音乐旅程。(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表现了抒情、优美的情感,令人心旷神怡。2.观察歌曲拍号,并拍打节拍强弱规律。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分为几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段播放讲解歌曲。(三)深入学习1.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分为几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段播放讲解歌曲。2.分段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前后两部分有何不同?区别在哪儿?3.观察歌曲演唱顺序,并找出这样演唱的依据?(引出反复记号)4.教师讲解反复记号,并考察学生掌握情况。5.朗读歌词,感受歌词表达的情感。6.发声练习,健康用嗓7.学唱歌曲,表现歌曲。8.复习4/4拍强弱特点,引出指挥手势,引导学生学习指挥手势并体验“指挥家”的感受。(四)巩固提高1.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1)选择节奏型,使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2)为歌曲编创合适的、简单的舞蹈动作。(3)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方向:节奏型选编、课堂乐器的编配是否合适、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舞蹈动作是否符合歌曲的主题、能否表现音乐的情绪)。(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当太阳降落》,认识了反复记号,感受到了非洲美丽的风景,也聆听了非洲音乐,感受了非洲的音乐魅力。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在关注本民族音乐的同时也可以多关注其他地区的音乐,多多感受“异域风情”,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你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什么?2.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班主任,请问你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踏雪寻梅》感受冬景;2.引入课题,冬日雪橇——《十一月·雪橇》。(二)感知歌曲1.介绍《雪橇》及其作者:(1)《四季》:是柴科夫斯基应邀为彼得堡《小说家》杂志文艺副刊而作:每月为著名诗人的题诗写一首与之相适应的钢琴曲。于是他嘱咐男仆,每月提醒他写作、完成一首交稿一首。惟有六月与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只好用现成的《船歌》作为六月,《雪橇》作为十一月的配曲而交差,从而完成了12个月的12首钢琴独奏曲的承诺。1882年以套曲形式,题名《四季》正式出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柴可夫斯基:浪漫主义时期俄国民族乐派著名代表作曲家,主要代表作品有:舞剧《天鹅湖》《睡美人》歌剧《黑桃皇后》交响曲《1812序曲》《悲怆交响曲》等。2.播放歌曲《卡门序曲》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并思考问题:(1)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活泼、欢快)(2)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较快速的)(三)深入学习1.听乐曲,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三个)2.介绍《十一月·雪橇》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3.分段落欣赏:第一部分:宽广地主题质朴宽广,奔放无羁,犹如车夫哼着俄罗斯民歌,赶着马车奔驰在茫茫的雪原上,重在描述风景,有着由远及近的感觉。第二部分:活泼、跳跃地活泼生动的舞曲,模仿马车的铃铛声,充满着生气,仿佛疾驰的雪橇。第三部分:温暖的,柔和的再现部,主题再现时降低了八度,显得低沉但更亲切和温暖。雪橇远去,歌声渐轻,钤铛声逐渐消失。4.为各个部分命名主题;第一部分:茫茫雪原;第二部分:飞驰的雪橇;第三部分:渐行渐远。(四)巩固提升1.构思每个部分的场景画面;2.小组为单位以《雪橇》表现的画面为背景编演情景剧;3.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评价。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五)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要关注世界音乐,理解多元音乐。(通过对以上歌曲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雪橇》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多元的学习音乐,能够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2.课后收集其他有关冬雪的歌曲,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播放音频,在琴声中结束课堂。【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作为一名新教师,你会如何向老教师请教?2.你认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几只小动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是怎样叫的?(贴动物图片)学生自由发言。把这几个小动物的叫声合成一条节奏,同学们试试会是怎样的效果呢?3.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有趣吗?在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听听大森林里发生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听的就是《大鹿》的故事。(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同学们听听在这首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呢?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学生讲故事,自由发言。2.师复述一遍故事,一边用简笔画的形式把故事情景表现出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大鹿就住在这个房子里,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正在草地上玩耍,这时来了一个狡猾的猎人,他向小兔子慢慢地靠近,小兔子发现了猎人只好拼命地逃跑。小兔子会逃到哪里去呢?(生回答)小兔子会向大鹿说些什么呢?小兔子一边敲门,一边慌张的说到:“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生模仿)大鹿会怎么样?它会向小兔说些什么呢?大鹿着急地说:“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生模仿)最后小兔在大鹿的帮助下,躲进了房子里,猎人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三)学唱歌曲1.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歌词),我们一起来打节奏读儿歌,强调反复记号。(出示歌谱)最后一句重点训练。2.教唱歌曲。(1)首先用“LA”唱旋律,师范唱,学生学唱。师弹琴。(2)学生小声演唱。(3)讲解不同角色的情绪,第一句大鹿站在房子里的时候,很悠闲,旋律明快、跳跃。第二句要唱出小兔害怕、慌张的神情,第三句唱出着急的心情,最后一句,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在歌谱上标示出来,重点训练最后一句。3.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此曲。4.歌表演师生律动。(三)巩固提高1.分小组自由情景剧(1)分组练习,合作表演。第一遍打击乐伴奏,第二遍分角色表演,最后一遍一组演唱旁白,一组表演兔子,一组表演大鹿,一组打击乐。(2)改变演出方式,运用拍手、跺脚、拍凳子……2.学生展示,师生互评。(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大鹿》这首歌曲,小兔遇到困难时,在大鹿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同学们也要象他们一样,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大鹿》这首音乐中,边唱边跳,愉快地结束这节课吧!【答辩题目解析】1.音乐课上,学生在做其他科目的习题,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生随《龙咚锵》伴奏音乐律动,观察教室布置,会让你们想起什么节日?生回答。2.课件出示年的来历,学生观看并回答。(背景音乐为《龙咚锵》伴奏音乐)。3.新年你们是怎么庆祝的?生回答,师小结。4.揭示课题:《龙咚锵》。(二)初步感知1.复听歌曲范唱。问:他们是用什么乐器“龙咚锵”的?请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2.介绍鼓和镲。(1)认识鼓,学生探究敲击堂鼓。(2)认识镲,学生探究打击小鑔。(三)学唱歌曲1.合作学习,解决歌曲难点节奏(1)用对话式、接口式的节奏练习法,纯鼓点的进行节奏练习。(2)教师示范,学生模拟,解决休止符及附点的用法,要求边拍打边跟着老师说衬词,敲击歌曲中的典型节奏,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表现锣鼓齐鸣的场面。【答辩题目解析】1.这首歌节奏如何表达?2.小学音乐歌曲课是否重要?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多媒体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都有哪些场景?(校园的早晨,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校园,教学楼若隐若现,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之中。远处,雾蒙蒙的,好一派迷人的景色)教师提问: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校非常美丽,我很爱我们学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校园早晨的歌曲。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表现了欢快的情绪。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绘了什么情景?”学生自由发言(描绘了校园的早晨)。(三)学唱歌曲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引导学生感受变换拍子在歌曲中的运用。2.学生观察到了4/4,2/4变换拍子,让学生感受这几句的变化,变换拍子更能增添歌曲的旋律,使歌曲更加丰富多彩。3.教师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女声独唱,有男生独唱,还有合唱(讲解声乐演唱的多种形式)4.有感情地、带节奏朗读歌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5.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独唱合唱的配合,要注意演唱的和谐统一。(三)巩固提高1.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的有关校园的歌曲,《同桌的你》《17岁的雨季》等。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校园的早晨》,掌握不同的演唱方式和变换拍子在歌曲中的运用。让我们一起珍惜校园的时光,充实自己。最后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欢快的歌曲,结束这节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这节课是如何导入的?2.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