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搜题 > “充实感”标签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黄 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答:____________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而来_______于树的神采。3.第一节中第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之情。而第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与____\_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感。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我的梦想渐行渐远
 度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突然会感觉大学生活顿时失去方向。骤然摆脱了高中的艰苦生活,五光十色的社团活动令人眼花缭乱,面对随意支配的时间,又好像不知该干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没有考试就没有人生目标了吗?为什么我的梦想渐行渐远?
 大学一年级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多半,这个时刻正是那么多同学的欢乐时光。可我就像做了一场噩梦,醒来什么都没有了。我怎么也忘不了第一天报到,走在校园小路上的心情。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新生活就要在浪漫的阳光中开始了。我学的是新闻专业,上中学时我读过凤凰卫视吴小莉自传,从那时起就立志要成为她像那样出色的女记者。
 大学生活是自由的,自己支配的时间特别多。在第一学期,我对学习还抓得比较紧,还经常做课后复习。这都基于我心目中的光环—上了大学我的理想就算实现一半了,按部就班继续努力就可以。但是,当第一学年结束后,我突然感觉不知所措了,寝室卧谈的时候,聊起现在的日子,大家不约而同感到无聊。首先是学生会工作。刚刚应聘成功那会儿,我满腔热情,半年多过去,我已经是校学生会的组织部长了。我渴望独立策划、组织一项活动,锻炼自己全方位的能力,但目前在学生会显然没有这个空间。再有就是觉得学习越来越没意思。虽然我们的专业实践性较强,但几乎所有课程都是纯理论的,有些还十分教条,考试仍然必须回答规范的答案。起初我复习时还是各个知识点都要看看,后来发现,老师只考划出的重点。这和中学有什么区别?
 当时我选择这个专业,最想了解的就是记者、编辑的真正工作状态,他们的生活经历。可是除了大三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之外,我们几乎没有其他机会。我学了这一行,反而倒觉得记者的感觉很陌生,离它很遥远了。在这种心态下,学习似乎失去动力,只要“过”了就行。而且,学生会的工作大量占用了我的学习时间,第一学期后,我的成绩是中游。要知道,班里有十多个奖学金获得者啊,他们都是靠优异成绩得来的。我的一年级生活也十分忙碌,但值不值呢?我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毅然辞去了学生会的职务,尽管有人认为这是值得羡慕的。我不是不喜欢社会活动,但我明白,一旦它不能给你真正的锻炼,要学会放弃。但我要锻炼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未来的几年不在糊里糊涂当中度过?我还不十分清楚。老师说过,大学期间,应当给自己今后的发展定下一个目标,可我还不知道要做一个怎样的记者。但不管怎么说,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是英语和电脑,我打算先考几个证再说。对学生来说,学习毕竟还是最重要的吧,凭借我过去的实力,我就不信我拿不了奖学金。这也许是我的近期目标,也许它会给我带来充实感,但也许,再次进入周而复始的考试评定中,我又会有新的迷失?(汀 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12日
 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作者的梦想会渐行渐远,你认为作者的问题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