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搜题 >学历教育 >学历类 >试题详情
题目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客人恪守贿赂洛阳纸贵束之高阁
B:剥削紧俏剑鞘霄壤之别硝烟弥漫
C:园圃逮捕逋逃铺天盖地相辅相成
D:靛蓝安静靓仔绥靖政策画龙点睛

相关标签: 硝烟弥漫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句是复句。A: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传来阵阵厮杀声。
B: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C: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灿烂的光辉照亮了大地。
D: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的教育意义。

铿锵有力的词句、雄壮激昂的乐曲,《义勇军进行曲》昭示着那个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

①确立了国歌是我国的重要象征和标志②规范了公民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法定义务

③明确了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将受到刑事处罚④能够增强公民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分)
材料 1936年底,几万名共产党人和国际进步人士从世界各地涌向西班牙。入伍时他们庄严宣誓:“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英国作家奥威尔奔赴西班牙时这样说道:“那个法西斯,总得有人去制止。”一介书生,就这样和新婚妻子踏上了硝烟弥漫的西班牙战场,最后被法西斯党徒的子弹击穿了喉咙。后来他被誉为“20世纪人类冬天的良心”。这个荣誉,毋宁说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1)列举20世纪30年代的相关史实,证明奥威尔为什么说“那个法西斯,总得有人去制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这个荣誉,毋宁说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号”的理解。(6分)

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往日热闹非凡的街头空无一物,维斯?米斯其纳市场已经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段了——天空中的大气仍在颤抖,大厦上的玻璃仍在碎裂,酿酒厂的酒浆仍在流淌……战火还没有停息,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也许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一瞬间,谁都可能被这个可爱而又可恶的世界抛进地狱。下午四点,街头上出现了一个人——瘦高个儿,一头乱发,近乎可笑的八字胡,一副悲伤至极的神情。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庄重地开始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在这一时刻,震耳欲聋的战火声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音乐统治了。就在前一天,1992年5月27日下午四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22人当场丧生,70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演奏意大利作曲家托马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柔板》——古典音乐中最为悲伤的乐章,每天为一个死去的人演奏,一共演奏22天,以哀悼战火中的罹难者。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没有半点儿退缩,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来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g小调柔板》。他要用乐曲呼唤人们,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罪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他要用乐曲鼓舞人们,在悲剧时刻保持无畏的勇气,捍卫人性的尊严。他用音乐传达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战争并未毁灭一切,世界并未完全失落,慈悲的花朵在愚蠢的暴行之下依然能够盛开。萨拉热窝之战是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最久的城市包围战,战事从1992年4月5日一直持续到1996年2月28日。根据联合国估计,其间每天平均有329颗炮弹击中该城,单日最高纪录是1993年7月22日的3722次炮击,造成11000多人死亡,56000多人受伤。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22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柔板》。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捕捉到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垣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我们仿佛听得见隆隆的炮火声,更听得见炮火中的旋律:那一个个深沉而凝重的音符直逼人心,激发富有正义感的人们重拾人性的尊严与和平的生机。就是这样,在战火中的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一个身影塑成了一座雕像:大提琴手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永远屹立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萨拉热窝街头。关于萨拉热窝之战,下面哪项描述不正确?
A.战争持续了将近4年B.伤亡惨重的残酷战争C.充满浪漫色彩的战争D.现代战争中持续最久的城市包围战

水渠舒乙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条小渠,就完全变了。仿佛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料,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一直走到最西边,到了伊宁,到了边境。我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们决定抽空去看看。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渠一直沿用至今,差不多已有160年的历史了。这个小故事极感人。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呢,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刑,充军万里,背井离乡,凄凉之至;却依然是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屯垦,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的,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地,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距离——历史的,地理的,心理的,各式各样的距离,都拉得很近了,闭上眼就能看见。他是真真的一个榜样。让人能懂得,在逆境中该怎样保持人的尊严和本色。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以前,在福州我参观过位于老街上的林则徐祠堂;在福州郊区我还在雨中凭吊过林则徐墓,印象中它极大,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特别有历史沧桑感;在广州我看过虎门焚烟的遗址;我还在不同的场合欣赏过林则徐不少的书法条幅。所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那小渠可以作证。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做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小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作接受一次沁人心脾的人生洗礼吧。文中写到以前在福州、广州等地对林则徐的凭吊,有何用意?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