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A.知道B.说出C.独立操作D.交流讨论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脸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

(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分)(2)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3)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分)

某教师在进行“强弱电解质”的教学时,设计了实验:分别测量0.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这样的设计运用了()。


A.对比的方法B.类比的方法C.分类的方法D.演绎的方法

案例:李老师在《静物写生》单元课结束时,让每个学生提供一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并将作品图片上传到家校微信群,邀请家长和师生参与评价。展示结束后,李老师依据学生美术学习的综合表现,并参考微信群中的评价,给学生评定分数作为期末成绩。

该教学采用了哪些评价方法(4分)?李老师的评价方法合适吗(2分)?说出理由(14分)。

在学期末,冯老师组织学生举办班级美术作品展,撰写了评语,并给出分数,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冯老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是()。


A.成长记录的评价方式B.多主体的评价方式C.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D.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

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金属铝”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铝制品能够“安然无恙”的原因是……学生: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教师:其实不仅是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中都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只是有的氧化物疏松,有的致密。我们来看两幅图片,一幅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另一幅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那么铝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呢?学生:应该会吧。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铝在空气中燃烧起来呢?学生:(无人能回答)教师:怎样能做到呢?同学们肯定有想法吧,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但仍旧不能回答)教师:(板书铁、铝和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可以燃烧,铁也可以燃烧,我们预测铝应该也可以燃烧。那有什么办法吗?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学生:(小声说)没见过铝燃烧呢。教师:对。同学们说没见过。真的没见过吗?下面我让大家先看两张图片。这张图片熟悉吧,节日美丽的焰火。焰火是烟花燃烧后留下的美丽。烟花里含有什么呢?就含有金属锾、铝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大家有些想法了吗?学生:烟花中含有铝啊,是粉末吗?教师:对啊。大家有些想法了。再给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面粉厂四处张贴的“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图片。大家的灵感来了吗?学生1:温度要高。教师:哦。“温度要高!”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学生:有道理。学生2:可以用别的东西引燃它。 教师:哦,引燃!很好,还有吗?学生3:研磨成足够小的颗粒,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教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她刚才说的对不对?(老师指着一位同学)学生4:我觉得好像是对的。那个面粉厂的图片,就是说粉末易于燃烧吧。老师:非常不错啊。你看,大家的灵感不是都来了嘛。温度、引燃、小颗粒……大家想不想做做这个实验?学生:想。(非常兴奋)教师和学生一起实验。

(1)请写出铝的燃烧演示实验的仪器、试剂和操作。(4分)(2)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8分)(3)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8分)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