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五柳先生传》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断,回答下面的问题。师:在这篇课文里,作者多次使用了一个字,你能在听完课文录音后就找到它吗生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2:好读书,不求甚解。生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生4: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生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生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生7: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这几句话)师:作者在这样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里“不”字出现了9次。这9个“不”字究竟在向我们展示着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呢以上这几个句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柳先生的学生归纳概括: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师:上面这几个否定句里,哪句是总起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的学生讨论后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关于上述教学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B.采用以“疑”为主要手段的疑问导学法,能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C.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为了进行教学《香菱学诗》,教师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前播放,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情境氛围B.用视频观赏代替文本阅读,增加学生兴趣C.课后播放,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愿望D.与课文作对比,分析原作与影视作品的差异
如果让你对学生讲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这句话,以下讲解角度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学生在翻译时注意此句中的“假”和“腰白玉之环”中的“腰”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要向学生指明“假借”是同义复合词,“假”和“借”都理解为“借”C.可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和“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弗之怠”几句中的“之”放在一起讲解,加深学生对“之”的几种用法的理解D.要让学生明确这是一个倒装句,原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阅读综合性教学《戏曲大舞台》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A]当今,数码技术已不再新鲜,但运用到课堂中来却不常见,本节课,我也做了这样一个大胆尝试,帮助学生用DV记录下他们到剧院参观采访的精彩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及口语表达能力。[B]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整理汇报材料,其中体现出的命题、总结、探索能力,让我暗暗震惊,你给学生多广的空间,他们就有多广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心,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敢于放手的魄力,使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革命”,帮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节活动课,除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外,还保持了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写,这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C]此外,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活动的最后,我发现孩子们意犹未尽,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于是,不失时机地步置写作训练题目。在第二天的作文点评课上,真的又有许多惊喜突显出来。一些精彩篇目已链到网页上,这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莫大的鼓舞。[D]专题网页在本节活动课的运用,可谓一箭数雕。诚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我仅仅做了初步的尝试,还需要更加努力钻研。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尝试创新才能有发现,才能提高教学效果B.应该推广该教师的做法,推广到所有的教学当中C.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学习做补充或者指导D.大胆的尝试需要谨慎,并且不断反思调整
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魏书生曾说:“学生对批改作文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的批语的程度。”为此,必须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我认为魏书生的批改方法值得借鉴:一是最基本的部分,包括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二是实质性部分,包括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妥帖、看文章结构是否合理、看表达方式是否准确、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这样的批语就像批判地鉴赏一幅“艺术品”,让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作文的闪光点。对上述做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互批改,贯穿一个“赏”字B.作文批改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C.学生不容易吸收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短处学生不会引以为戒D.学生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既可欣赏到不同学生的作文,又可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某教师在讲授《看云识天气》时,讲解了三种说明顺序,下列不是说明顺序的是(  )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情景发展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