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设计一环节1:依据SO2对环境的污染资料认识SO2的物理性质。情景:播放一段有关SO2形成酸雨及酸雨对人类危害的视频资料。学生根据视频资料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SO:易溶于水,是一种无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将一试管SO2倒扣于水槽中,观察到水几乎充满整个试管,说明SO2易溶于水。环节2:依据烟气脱硫原理并结合化学反应规律推测SO2的化学性质。情景:介绍广东台山电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减少SO2排放的原理:学生推测性质:SO2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说明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CaSO3与SO2中的S元素均为+4价,价态居中,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学生设计实验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以及氧化性和还原性。环节3:从生活实例中了解SO2的漂白性。情景1:2004年12月2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种银耳产品均被检测出含有“二氧化硫”,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心理.使用大剂量SO2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学生推测:SO2具有漂白性。情景2:生活中SO2漂白的纸张、草帽日久又变黄,尤其是见光、受热发黄越快。学生推测:SO2的漂白性是不稳定的。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推测。环节4:应用SO2的性质探讨酸雨的形成与防治。学生根据SO2的性质分析猜测酸雨形成过程,讨论酸雨的危害及治理酸化了的湖泊的措施。设计二环节1:SO2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集气瓶中S02的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做水溶性实验,总结S02的物理性质。环节2:SO2的化学性质。(1)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化合价的角度预测SO2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书写落实相关反应方程式。(2)教师演示SO2与品红溶液反应的实验,讲解SO2的漂白性。环节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教师讲解SO2形成酸雨的途径,学生讨论酸雨的危害。问题:(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谱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摩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l》(必修)第1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部分内容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用米、厘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千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等等。同样,人们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l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仅仅学习了《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等知识。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国家一般要求。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确定教学重难点。(3)完成教学过程简案(不少于300字)。
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t()。
A.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B.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C.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D.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主要是通过可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
A.活动表现评价B.档案袋评价C.纸笔测验D.形成性评价
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溶液pH:NaF>NaCN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和NaHS混合溶液中:C.D.将①0.01mol·L-1的CH3COOH溶液;②0.01mol·L-1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