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1【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1)学习与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特色师:示范维吾尔族舞蹈片段。师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老师的动作在表现什么?心情如何?(师生交流)生:尝试模仿“摘葡萄”舞蹈动作。师问:你们的动作与老师刚才的动作有何不同?(师生交流)师:指导学习“摘葡萄”舞蹈动作。(手部动作、脚步动作、方位)生:舞蹈实践,感受“赛乃姆”及其典型节奏。(2)欣赏舞蹈视频《丰收时节》师问:作品运用了哪些舞蹈动作、哪些舞台表现手法来展现收获的喜悦?(板书:舞蹈动作、舞蹈队形、舞蹈形式、道具、布景、灯光)师生交流舞台表现形式对“收获”这一舞蹈主题的塑造作用。 2.创编与实践——《收获时节》师:出示创编主题“收获时节”,布置创编分组及要求。(舞蹈组、配乐组、灯光组、布景组、摄影摄像组)生:分组实施创作实践,教师指导。生:创作展示,各组共同表演《收获时节》。 三、小结(后略)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两组学生跟随二声部音乐进行体态律动。一声部单独出现时,另一声部律动停止;声部之间是模仿关系时,两组学生的动作也是模仿;声部之间是交织关系时,两组学生的动作相互协调配合。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体现的关系是()。
A.元素—能量—语言B.时间—空间—能量C.时间—语言—声势D.空间—声势—才能
图4、图5呈现的演出形式从左至右依次是()。
A.丝竹乐、管弦乐B.丝竹乐、鼓吹乐C.鼓吹乐、管弦乐D.管弦乐、鼓吹乐
青少年群体容易出现追星现象,同班级的学生往往有共同喜爱的歌星,这种行为倾向是()。
A.期待B.从众C.自我意象D.自我效能
图2是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嫉妒》,与该画作同样受表现主义影响的歌剧是()。
A.鲍罗丁《伊戈尔王》B.普罗科菲耶夫《战争与和平》C.瓦格纳《纽约堡的名歌手》D.贝尔格《沃采克》
图1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在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曾提及,它的名称是()。
A.竖琴B.琵琶C.箜篌D.扬琴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