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客运专线某隧道工程。该隧道正洞长12600m,进口平行导坑长4400m,出口平行导坑长4500m。隧道围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局部为花岗岩,全隧设计以Ⅱ级、Ⅲ级围岩为主;局部地段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发育,设计为V级围岩,地表有大量稻田,村庄密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全隧按进、出口两个工区组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计划在进、出口平行导坑均采用压入式管道通风方案;正洞采用混合式管道通风方案。

事件二,正当对隧道进口正洞掌子面进行钢拱架支护作业时,监控量测组反映仰拱开挖地段的隧道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发生突变,建议值班领工员采取措施。该领工员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该段隧道拱顶喷射混凝土表面已局部开裂,情况比较危险。为了避免隧道塌方,他立即安排一部分掌子面现场作业人员在隧道拱顶变形部位补打锚杆,加强初期支护。

事件三,在隧道出口正洞开挖时,掌子面围岩突然变差,围岩破碎,渗水量明显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监理单位,申请将掌子面前10m范围的隧道围岩由原设计Ⅲ级围岩变更为V级围岩。监理工程师现场核实后随即签发变更指令。

问题

1.针对背景资料,给出合理的隧道治水原则,并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指出拟采取隧道通风方案的不妥之处,并给出合理方案。

3.指出事件二中领工员做法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三,指出隧道围岩类别变更程序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的变更程序。

相关标签: 掌子面   领工员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次衬砌之间应设置逃生通道,随开挖进尺不断前移,逃生通道距离开挖掌子面不得大于50m
  • B长、特长及高风险隧道应设报警系统及逃生设备、临时急救器械和应急生活保障品等
  • C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应安装有应急照明装置的报警系统装置。
  • D隧道施工应建立兼职救援队伍。

一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2813米。隧道围岩有Ⅲ、Ⅳ级两种。采用钻爆施工。 隧道进、出口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采用机械通风。两个施工队将项目部配置的 2台通风机分别置于隧道的进、出口处。在进口洞门开挖时,施工队将部分弃碴临时堆置在洞口的边坡处,并将通风机安置在弃碴堆的平台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当进口端作业到508米时,由于下雨,致使洞口边坡弃碴堆坍塌,通风设备损坏。 事件2.当出口端施工到1074米时,掌子面爆破作业后,通风30分钟,随即指派汽车司机进洞检查。司机经检查确认洞内空气不浑浊,能看清周围环境,随后宣布解除警戒。下道工序的作业人员进洞施工。 事件3.在两个施工队作业面相距7米时,出口端掌子面正在钻孔作业的两名工人因进口端掌子面爆破导致死亡。针对事件3,在隧道开挖安全控制方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地质雷达与红外探水是地质预报的两种间接方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质雷达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探测深度一般在30m以内

B、地质雷达对空洞、水体等的反映不灵敏,因而在岩溶地区用得较少

C、红外探水法是基于岩体中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和活动状况的差异而引起岩体红外辐射场的变化提出的

D、红外探水法是通过探测岩体红外辐射场强度的变化,判断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岩体含水程度,预报掌子面前方有无潜伏的含水体

连续作业式挖掘机装有多只挖斗,土壤不断被挖取并不断被带出掌子面,它的特点是()。
A.连续作业式挖掘机的作业过程是连续进行的,运行不另占时间B.连续作业式挖掘机在作业时,工作装置在掌子面中作均匀而连续的运动,其所承受的静载荷和动载荷比单斗挖掘机小,因此,它的质量轻,在同样生产率情况下,连续作业式挖掘机的自重只有单斗挖掘机的50%?60%。C.连续作业式挖掘机的动力消耗少,生产率高,在同样功率装备下,连续作业式挖掘机的生产率是单斗挖掘机的1.5?2.5倍。D.连续作业式挖掘机能够一次挖到很大的深度或高度,而且掌子面形状比较规整,一般不需要再进行人工修整。E.连续作业式挖掘机操纵比较简单,装载时对车辆造成的冲击大。

"空间效应"即掌子面约束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观测断面距掌子面较远时,一般>10m时,"空间效应"就消除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