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永不屈服,诗歌是火,诗歌是光,它将冲破紧闭的牢房。越过高墙,越过电网,在人们心中找到回响。诗歌永不屈服,不管诗人将遭到多少痛苦。没有纸,没有笔,只有无比的愤怒。(文/苏阿芒)

(1)“诗歌是火,/诗歌是光,/它将冲破紧闭的牢房。”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2)这两节诗的韵脚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冰凉的夕阳**桑恒昌断脐,从我的脚下蜿蜒到母亲坟前攥满满一把土直至攥出我的体温继而攥出我的心跳若掘地为井一定会得到母亲为我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离墓地越来越远了母亲怀中从春抱到夏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还翩翩地追在后面后面的后面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

(1)下列对这首小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诗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B.第二、三节诗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乳”积下四十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母子亲情。C.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侧的。D.最后一个诗段中,诗人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2)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说“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夕阳”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温暖的,是遥远的,为什么诗人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选自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1)在本诗中明明是一只黄鹂飞上了树,诗人却说是“一掠颜色飞上了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在诗的下一节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2)一般诗中的复叠,多系一咏三叹,这首诗中的复叠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吗?试结合全诗内容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

《星星点灯》唱出了一个自我迷失者的迷茫和追求,品味这段歌词,回答下列问题。

墨星点灯

  多年以后一场大雨惊醒沉睡的我  突然之间都市的霓虹都不再闪烁  天边有颗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头  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等候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  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1)“一场大雨”喻指什么?_______________(2)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你”可以指代哪些东西?_______________(3)最后四行表达出词作者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理,却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阅读下面两节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1)根据第一节诗,分析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诗中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为什么要变换叙述角度?
________________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