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作业及答案5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本题答案:
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满月前的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现在我们手部不小心烫伤时会下意识的甩手。
  规律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比如:“三翻六坐七八爬”,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
  规律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比如: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部分动作后发展;儿童动作发展是最早出现头和躯干的动作,其次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规律四: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儿童先发展的是大肌肉动作,先学会的是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
  规律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从无意到有意)
  无意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力努力;有意是指有目的,需要意志力努力。比如:人一出生就具备的眨眼、吮吸等动作都属于无意动作;我们学习一支舞蹈或者是一组动作都属于有意动作。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本题答案: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其特点有: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景刺激直接引起。幼儿想象的产生,常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想象活动不能指向于一定的目的,如,他(她)拿到什么东西,就想象可以用来干什么,拿起小竹竿,才想象成它是一匹小马,可以进行骑马活动。
  (2)想象的主体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幼儿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坚持下去。很容易从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这主要是由幼儿初期孩子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决定的。
  (3)想象的过程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在想象过程中常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性和情绪性。情绪高涨时,幼儿想象就活跃,不断出现新的想象结果。
  (4)想象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5)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像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像进行的过程。
  (6)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无意想象统你是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系的典型形式。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本题答案:
(1)从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发展到自我评价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而后随着自我评价的发展,儿童开始能为自己的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依据于他人的评价而进行的,是一种依从性自我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儿童进行自我评价时,主要是从单一角度或个别方面评价自己,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师的引导,进而能从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据研究4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从个别方面或局部来评价自己;5 岁左右的孩子则进一步;6岁的孩子则能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表现为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
  (4)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由于较好的评价会引起幼儿的愉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初期幼儿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知水平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发展。整体看来,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因此,成人必须善于对幼儿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其行为作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是不利的。
4、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本题答案:
(1)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①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②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③表情的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所谓情感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其二,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增长,引起了情感体验。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①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②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③情绪和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5、3岁的佳佳一直由外婆带着,很少有与其他同龄人玩耍的经历。她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刻意多安排她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你能对佳佳的父母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根据何在?
本题答案:
这主要与该种类型的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性格特点有关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的社会行为是影响同伴接纳程度的重要原因。能力强、聪明、会玩、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只是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方面,在交往过程中,能否受到其他同伴的欢迎,关键要看其亲社会的行为的多少,而脾气急躁、容易冲动、不友好则正是其亲社会行为较少的表现,所以就较难为其他同伴所接纳,出现交友困难。对于这类儿童,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6、试用所学的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幼儿A能正确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却不会回答:“3+3等于几?” 幼儿B往金鱼缸里倒豆浆,一边倒,一边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妈妈说了,多喝豆浆就能长的又快又好。” 试分别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本题答案:
第一:幼儿形成了形象思维(苹果多少),而没有形成抽象思维(数字计算):瑞士心理系家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的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儿童学会了当自己看不见某个人或某个物体时,他们还仍然存在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
  2~7岁的儿童处于该阶段,这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比如用特定的字眼来代表人、地点或事件。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比如,8岁左右的儿童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够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而5、6岁的儿童则无法做到。另外,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因此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
  在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时的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而是运用抽象的概念,提岀合理的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他们知道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思维开始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他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比如,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在他们的思维中,典型地含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就是不能设想与自己位置不同的人的认知观点和认知内容。但是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他们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是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的那样思维。
  第二:幼儿没有形成抽象的知识概念,更不知道知识的迁移是有条件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晚期时,岀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学前期都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叵”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如前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前儿童(主要是幼儿阶段)的思维结构中,特别明显的具有三种思维方式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时,在其思维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当遇到简单而熟悉的问题时,能够运用抽象水平的逻辑思维。而当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困难程度较高时,又不得不求助于直觉行动思维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幼儿期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过程。实验要求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幼儿期三种思维方式的关系和发展过程。实验要求验室桌子上放有实物杠杆,使儿童能以直觉行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第二种,提供有关物体形象的图画,使儿童没有利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可能,而可以依靠具体形象进行思考。第三种,既无实物,也无图形,只用口头言语布置任务,要求儿童在言语的抽象水平上思考。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