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搜题 > “住院者”标签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两个家庭的就医之痛:

7月23日,北京某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张小军是从河南来京的务工人员。7月20日下午,他在北京一个工地上干活儿,因一脚踩空从6层楼上掉了下来。经诊断,张小军为脑震荡和三根肋骨粉碎。一个月前,张小军为了挣钱回家办生孩子的喜酒,经熟人介绍来北京打工。“三天花了两万多元,我们每天才挣40多元。这钱先由老板给垫着。现在还没敢通知他家里。可也不能老这么撑着,这不算什么工伤,花这么多钱他一辈子也挣不了……”他的同乡刘军低着头说。病床上的张小军黝黑的脸上有泪水的痕迹。

7月2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门口,记者见到从山西来京求医的肺癌患者范某。范某43岁,六年前他就感觉呼吸不舒服,拖到去年2月才去看病。“当时拍个片子就要500元钱。我嫌太贵,就没看。”2004年4月,范某实在忍不下去了,才去医院,结果被确诊是肺癌。范某夫妇很后悔,当时觉得看病太贵了,能扛就扛,没想到扛成了大病。到目前为止,范某为看病共花了7万元,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背债6万元。现在,他家成了当地贫困户。

2、一组数字:

52%:药品费用支出(据世界银行一份报告显示,2003年,我国药品费用占全部卫生支出的52%,这一比例在大多数国家仅有15%~40%)。

12%-37%:大处方(由于大处方,我国卫生费用的12%-37%都被浪费掉了)。

80.2%:抗生素滥用(我国某医院2000年调查显示,该院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其中使用广谱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

36.7%:大检查(1990年至2002年,我国门诊和住院病人的医疗费中,检查治疗费用所占比例从28%上升到36.7%)。

3、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据卫生部统计,2000年中国卫生费用中,农村卫生费用占22.5%,城镇卫生费用占77.5%,这就是说,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所花费的医疗费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4、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而农村应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经济困难,1998年,这个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调查显示,农村的因病致贫率达到21.61%,贫困地区甚至达到50%以上。

5、卫生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10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分析这一问题成因时说,5方面因素导致了“看病难”问题突出。这些因素包括: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3)、中国的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4)、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近八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疗销售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必须着力解决。”

(5)、政府投入不足。在中国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

6、今年下半年,全国全面启动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昨日,卫生部发布《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患者入院时要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2012年8月2日《新京报》)

表面看来,此次卫生部发布《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在于遏制医生收受红包的乱象,但在当前医患双方地位不等和缺乏法律监管的现实语境下,如何规避此类现象的发生,仅仅依靠医患双方的“双向签字”还远远不够。

长久以来,在医患双方的辞典中,红包收受素来是二者所达成的“心理默契”。一方面,患者家属在“不送红包内心担忧”的心理作用下不得不遵循这个潜规则,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红包收受并没有法律的制约,医生是否收受红包,也似乎仅仅依靠其自身的道德素养。

7、2003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确定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披露了最新医改报告的详细内容。由葛延风领衔完成的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建议。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包括相当多农村人口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享受不到。

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4。

8、资料:

■人民日报:医改千万不能迷失方向

我国的医疗体制与西方完全不同,“看病难”的主要根源是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等,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引进民间资本,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患者有其医”,这个方向不能迷失,这个目标不能偏离。

■南方都市报

医改“去市场论”存偏差医疗福利应更公平分配

医疗福利制度改革是引起人们对医疗改革普遍不满的最重要原因,而它显然与“市场化”无关。

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如存在问题的话,首先是政府的医疗福利投入过低,或者更重要的是,这笔投入分配不公,其次是公立医院里呈现商业化倾向。

■《中国经济时报》

医改怨声载道别拿市场当替罪羊

“市场化”或许并不适合中国的医疗改革,但据此将所有问题都归罪于市场,却有失公允。

医改的前提,是要分清楚,哪些事该政府做,哪些事该交给市场。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并不意味着“市场”是一切过错的替罪羊。

■南方日报:落实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这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如何能从制度和法律上切实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民,不再又是一纸空文。

9、据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在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昨日,正在参加民营医院管理年会的许多代表说,这是卫生部首次站出来否认“市场化道路”。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副省级市城市卫生局长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也作了同样的表态:医疗卫生是关系人们生死健康的问题,它不同于企业,改革的方向要以政府为主导,而不能是以市场为主导。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就材料中反映出的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你自己对医疗改革的见解。(20分)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到现场后,各专业工作组如何分工?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请阐明该医院手术后切口感染暴发事件的严重程度。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观点,分析采取的初步控制措施的意义。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请陈述对发现此类情况的报告程序。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谈谈行政干预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处理的重要性。行政介入与“科学防控”的关系如何处理?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一览表,请绘制流行曲线,并对流行曲线在暴发调查中的作用作出解释。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法律诉讼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本调查过程并根据您的认识,谈谈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与执法取证的关系。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请您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本起医院感染事件的报道,认识媒体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中的重要影响,阐述如何合理引导和利用媒体。

1998年5月25日(星期五)下午5:50,某市CDC流行病科工作人员接到该市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如下报告:该院有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据该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初步检测结果,发现为细菌感染,但何种细菌未能鉴定,请求CDC予以支援和帮助。该院医务科科长建议,考虑到已是周末,可请CDC下周一派员或由该医院送样到CDC。该医院为市级最大妇产科专科医院,主要接受孕妇分娩和承担妇科疾病的诊治。据报告者反映,现有近200名病人正在该院住院治疗,大多为术后留观病人;医院已经对9例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采取了措施。由市CDC分管主任带领,应急调查处理小组于接报后30分钟赶到该医院。立即召开了由医院相关人员参加的简短情况通报会。会后,CDC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立即深入病房调查了解情况。医院300张病床满员,其中166名病人为术后留观病例,86名为分娩后留观病例,48名为待手术或其他诊治病人。166名术后留观病例中,98例切口愈合不良,另有伤口严重感染病例30名,已经采样进行了病原体分离培养,9例检测结果有病原体生长,但鉴定结果不明确。86名正常分娩或侧切分娩产妇尚无异常情况发现。首例病人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为4月18日,3月28日在该院行剖宫产手术,伤口经久不愈,现仍在住院治疗。病人以局部症状为主,初期表现为切口或缝合针眼处出现1个或多个隆起的小脓疱,切开后流出液化脂肪组织、脓性分泌物及腐烂的组织。切口部位肿痛,有小硬结,呈圆形或椭圆形,有触痛。后期切口部位破溃,有多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甚至形成深部窦道,部分病人切口附近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明显发热。时值傍晚,医院医护人员仍在紧张忙碌,医院主要行政科室领导均在岗,医院笼罩在特殊的气氛中。医院已经采取了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限制病人手术量、积极治疗病人等措施,但尚未见到明显控制效果。由市CDC派出的调查组,在医院现场对了解的情况紧急讨论后,决定进一步介入该医院外科切口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直至感染暴发被最终控制。应急调查处理小组全面展开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已派员进驻医院,成立了有关医院感染控制领导小组,统筹各项防治措施。成立了病人诊治专家小组和预防控制专家小组。医院于5月26日下午宣布对外停止接诊病人。邀请到的省内、国内有关专家已经陆续到达,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已经考虑邀请境外和国外有关专家和机构予以技术支持,协助查明病原体。已经通过本市主导媒体发布正式消息和初步调查结果,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已经注意到本次暴发可能引起的法律诉讼,注重调查结果的证据性。现场初步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照“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1998年3月20日到5月31日,该院共进行各类手术292例,从4月18日发现第一例伤口感染,共有168例发病,罹患率为57.5%。发病时间集中,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引起的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暴发。292例手术中,在第一手术室(产科)进行手术的221例病人中伤口感染139例,第二手术室(妇科和其他外科如包皮环切、疝气等)71例中伤口感染29例。168例伤口感染者中男18例,女150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83岁。经过常规和特殊的检测发现,切口分泌物和病灶组织中分离到分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但鼻拭子、医院空气和一次性用品等样本未分离到分支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为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产科、妇科或儿科,只有在手术室(包括第一、第二手术室)接受手术者才有感染,而同期在产房、妇科和新生儿科病房住院者,即使在产科接受分娩侧切手术、在门诊接受小手术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有关的因素调查结果如下:①缝合线和灭菌物品:手术室和产房使用的缝合线为同一型号,与灭菌物品一样,均来自供应室;而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经采样检测,缝合线和灭菌物品高压消毒包均达到国家标准。②手术室医护人员: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22名,在每位医生主持的手术中,均发生感染病例,感染率接近;所有医护人员鼻拭子培养未发现致病菌;部分医护人员既在手术室作手术,又在产房参与辅助侧切,但手术室发生感染,产房无感染发生。③手术室空气:两间手术室各安装2台窗式空调,室内外空气可直接交换;院方早在4月18日发现第一例切口感染病人时,即对手术室空气进行强化消毒,严格手术室消毒和灭菌规程,但仍有感染发生。④手术器械:除手术包由供应室统一供给,手术中使用的刀片和剪刀,由于高压消毒的限制,均由手术室于手术前在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手术中自浸泡液中取出使用。消毒液和浸泡手术刀剪的消毒液系该医院制剂室由市场购置的戊二醛消毒原液自行配置。产科或门诊小手术中的缝合线、灭菌物品和手术包的供应与手术室相同,手术器械不用戊二醛浸泡法消毒,而用其他方法消毒。为了早日平息疫情,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下列措施:①省和国家卫生部领导到医院督导和检查工作。②市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病人和医护人员。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原主要领导采取行政措施,组织和动员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病人的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作好司法介入调查的准备。④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同病人及病人家属建立直接对话制度。政府出资免费治疗切口感染病人,并承诺给予经济补偿。⑤卫生行政部门召开全市各级医院院长和CDC主任会议,加强对切口感染病人的调查和监测,防止伤口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传播,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和支持。⑥媒体直接介入调查和报道,感染病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专家组定期向媒体发布消息;在媒体上呼吁感染期间在医院手术的病人回院检查和接受治疗。⑦邀请到国内专家到医院参与调查和治疗病人;邀请到香港和国外专家协助调查。临床标本送往香港和国内多家权威实验室检测。⑧严格医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尤其对病人切口清理及其可能污染物品采取严格清除规程;严防医院内交叉感染。⑨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学术杂志摘要发表。现场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结果如下:①进一步分手术室和时间观察感染率的不同,进一步计算感染潜伏期。②医院制剂室自1995年起从市场上购置20%戊二醛原液,按300mL20%戊二醛,加90g亚硝酸钠,稀释至6000mL配方进行配制,得到浓度为1%的戊二醛溶液供各科室使用。1998年3月,医院从市场上直接购置1%戊二醛原液使用,包装容量和产品标识与20%戊二醛相同,制剂室工作人员没有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仍按原配方进行配制。配制后的理论浓度为0.05%,现场采集已配制好但未使用的戊二醛消毒液,经省级权威部门检测,实际浓度为0.036%,此浓度与国家规定的1.0%-2.2%灭菌有效浓度相距甚远。对该消毒液进行灭菌效果鉴定,180分钟灭菌率为16.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作用30分钟有菌生长,对由感染切口分离到的分支杆菌作用60分钟,有菌生长。从手术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液中分离到分支杆菌,而未起用的戊二醛消毒液无菌生长。③感染暴发的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从27份切口分泌物中,2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312份病灶组织中,共有10份分离到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肉芽肿性病变和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两种形式,其中肉芽肿又表现为化脓性结核样肉芽肿、不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和典型结核样肉芽肿三种形式。符合分支杆菌病理学改变。抗酸染色,在组织细胞浆内发现红色分支杆菌。电镜下观察,临床分离株与标准株的超微结构基本一致,支持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电镜下改变。采用PCR技术和核酸脉冲电泳分析技术,259份临床标本,PCR扩增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阳性率为60.6%。53株来自病人切口分泌物、病变组织和使用中的消毒液中的龟分支杆菌脓肿亚种临床分离株,均被扩增出一条特异的DNA带,表现为明确的同源性。临床分离株与国际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1999年国家卫生部向全国下发了关于某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2000年5月,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公开受理原告李某诉“肇事”医院和生产消毒剂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判决该医院赔偿原告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考务费、翻译费、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128422.38元。对其他受害人的赔偿陆续通过各种途径兑现。深入现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多学科配合,良好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查明提供了保障;及时、科学和有力的行政干预,良好的媒体互动,边调查边采取控制措施,充分依靠法律手段等思路的运用,是有效控制和平息事件的根本。实践证明,现场流行病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理,比传统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理论和方法更加有效如果您是流行病科接报医生,您对该医院请求帮助式的报告做何考虑?是否派员到医院调查处理,还是安排检验医生等候标本做病原学鉴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