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搜题 > “课件演示”标签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斜,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视频显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广泛争论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在“多边形内角和”一课上,某教师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在定义中应注意:①若干条;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2.多边形的分类:有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之分。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边、内角、顶点、对角线、内角和的含义与三角形相同。4.多边形的命名和表示:通常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l,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多边形的表示方法与三角形、四边形类似。可以用表示它的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可顺时针方向表示,也可逆时针方向表示。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见活动探究卡)在了解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后,我们重点来研究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活动探究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活动探究卡与同伴合作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活动: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对角线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从某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条数划分成的三角形个数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规律345678结论:④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H边形分成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②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3)(学生讨论、画图、猜想、归纳自己的方法,并请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进行交流展,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师生共同得到结论)教师小结:在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先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内角和.这种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方法是我们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阅读上述教学设计片段,完成下列任务:(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8分)(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8分)(3)请为此教学片段设计一个导入过程。(14分)
以下是某教师对《矩形》一课进行的教学设计:(一)观察思考,形成概念1.形成概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运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形状变化动态,在小组内运用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观察变化,提出猜想,概括定义。为了让学生向概念形成集中思维,我给出三个引导性问题。(1)每次变化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吗?(2)变化过程中,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变?怎样变?(3)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形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怎样特殊?这样,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进一步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2.理解概念:判断:(1)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个角是900的四边形是矩形。(3)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二)观察猜想,探索性质在这一环节。我通过两个探究活动,采用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究矩形的性质及推论。探究:拿出一张矩形纸片。?1.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它的边、角、对角线还有哪些特殊性质呢?2.有对称性吗?3.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性质l: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性质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操作2、3分钟后,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共同观察、讨论、猜想、验证。我将参与小组的讨论,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情况随时进行指导,特另q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倍加关切。当学生探究矩形对角线相等的性质遇到困难时,我让学生观察在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的过程中,对角线的变化情况,进而猜测两条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如个别小组仍有f,'-1题,我会引导他们画对角线.利用测量、折叠等方法来探究。为了诱导推论,我让学生观察矩形ABCD,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矩形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归纳推论。因为文字叙述很难,我做进一步的引导:AC是Rt△ABC的什么边?OB是AC边上的什么线?,那么此结论应该怎样叙述?学生探索回答后,师生共同归纳,论证推论。(1)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针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请分析该教师对矩形的性质推论教学设计片段的设计意图。(6分)(2)请认真学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并为协助其完成一个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并说明设计思路。(8分)(3)除上述几个环节以外,你认为还可以添加哪些环节辅助教学呢?举例说明并作出简要设计。(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