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探索月球奥秘》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上课前播放苏轼作词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大家知道刚才所放歌曲的词作者是谁吗?生:苏轼。师:对,是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师:苏轼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疑问:明月几时有?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共同的疑问:月球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大家都来说一说你探索的结果吧!(学生回答)师:大家的答案很多,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掌握的证据。生:我找到了分裂说。这种学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的赤道附近分裂出去的,太平洋是伤疤,月球肯定比地球小,是地球的孩子。生:碰撞说。即一个小天体和原始的地球碰撞,致使地球飞出物与那个小天体结合形成了月球。师:这些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有它的可能性。目前,国际上普遍公认地球的年龄是46亿岁,月球的年龄是45亿岁。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科学家发布他们新的研究结果。这就说明人类目前还不能精确测出各星球的年龄。所以,宇宙的奥秘无穷,月亮的身世至今不明,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看东坡居士多了不起啊,他的诗词让人类共享千古,他的疑问我们还得继续探讨下去。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名句“月有阴睛圆缺”。请问: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呢?生: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要靠太阳光反射。生:月球模样的变化,是因为月球绕地球转动,太阳照它的光和我们看月亮的视线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总是改变。师:那我们每天看到的不同的月亮,叫什么呢?生:月相。生:月食。师:月食?每天看到的就是月亮的相貌啊,不是它被吃掉了的样子。应该叫什么?’生:月相。师:这回对了。师:每天月相不同很正常,但有时明明是皓月当空,满月如镜,也出现了残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发生了月食。师:是月食。请大家看一看月食全程动画示意图。在自然界中这个过程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但借助动画几十秒钟我们就看完了。古人不明白月食的原理,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是吧?生:我收集到了哥伦布借月食降敌的故事。哥伦布航海到了非洲,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冲突,被关进地牢。哥伦布知道当天晚上要发生月食,就对他们喊,再不把我们放出去,就不给你们月光。不一会儿真发生了月食,土著人害怕了,就把他们给放了,还把他们敬为神灵。师:看来懂科学知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啊!那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月食的原理呢?生:就是月亮躲到了地球的影子里。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月亮就得不到光照了。师:月亮如此神秘,大诗人都想乘风而去,你知道都有谁实现了去月球的梦想了吗?先说古代的。生:嫦娥。师:嫦娥奔月,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则神话?生:后羿射日之后和他的妻子就成了凡人,西王母给了他们一种不死药,吃了就能成仙,嫦娥一个人偷吃了,飞到月亮里,孤零零的一个人很寂寞。生:不对,是有坏人要抢,嫦娥被迫吃下不死药。师:苏轼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谁能说一说“婵娟”是什么意思?生:月亮。师:它的本意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刚刚说完她的故事。生:嫦娥?师:是的,婵娟就是嫦娥的别称。在这里,用它来代替明月是什么修辞手法?生:借代。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别号、雅称是借代的?(学生回答)师:大家都收集到了多少月亮的美称和雅号?生:我找到了40多个。师:你能给大家一口气说出来吗?(学生说了十几个)你说得好极了,有一些老师都不知道。对上述教学实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利用苏轼词中的名句带出月球奥秘,兼有艺术性和科学性B.在教学中,能够采取情感教学方式,尊重、鼓励学生探索,指导学生总结,给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和才能的机会C.教学环节中关于月食月相的讲解和语文无关,影响了整个课堂的完整性D.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A.教师自我评价B.同行专家评价C.上级领导评价D.学生评价
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抑制说
8、心理学是对人进行研究的,而人是社会性的,所以心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A.对B.错
教学方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
A.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B.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C.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D.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现场教学是(  )
A.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和其它现场进行教学B.教师到特定的地点对学生进行教学C.教师通过媒体对学生进行形象教学D.学生到实习场地独立完成作业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