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分子”的教学片段。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利用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等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 环节二: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环节三:演示实验1.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观察现象。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测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环节四: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3环节五:多媒体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环节六:总结概括,形成分子概念。

(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2)请分析教学环节二的教学价值。(4分)(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以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6分)(4)以该教学片段为例,说明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手段有哪些。(6分)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教学功能?(6分)(2)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6分)

关于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中应该将实验和推理、判断相结合B.科学探究只能通过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C.科学探究的问题应该来源于实验D.科学探究的各环节都应该围绕实验展开

下列化合物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出现三组吸收峰的是()。


A.CH3OCH3B.CH3COCH2CH3C.CH3CH2CH3D.CH3COOCH3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下面是某新教师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片段。【环节1】视频展示: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环节2】提出问题:①舞台上“云雾缭绕”的场景是如何得来的?②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二氧化碳又是怎样被消耗掉的?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如何?你知道“温室效应”吗?④雪碧中冒出的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⑤二氧化破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环节8】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颜色、气味、状态。【环节9】图片展示:在我国北方,冬天有人进入储藏白菜的地窖中时,可能会因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有生命危险。【环节10】提出问题:……

(1)分析该案例中【环节2】所提出问题的优点和不足。(10分)(2)请解释舞台上利用干冰产生“云雾缭绕”现象的原理。(4分)(3)【环节9】中事实可以作为哪些二氧化碳性质教学的引人?(2分)并请据此设计两个问题。(4分)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CO2通人CaCl2溶液中B.NO2通人FeSO4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人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