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科技进步助力安全用气政策的执行

寒冷的冬季是供暖季,也是全市用气的高峰期。市政府为此出台了确保市民取暖用气安全的通知。每到冬天,燃气集团巡线工张师傅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加倍谨慎地巡查供气线路,保障用气质量和安全,落实市政府保证市民安全用气要求。但这个冬天。张师傅的工作方式有点不一样了:“以前。我们巡线是打开井盖儿查一查,一个人负责10到20公里。现在。有了智慧管网设备,不用打开井盖,站在地面上,拿着智能设备,利用北斗定位,就知道管线是否移位、变形。说实话挺酷的,效率还高。”

一方面。管线埋在地下,普通人根本无从知晓管线走向。专业人员了解管线的走向也经常需要请教老师傅,依靠老师傅脑子里的记忆。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原来的管线,参照物一变,就不好找了。而且,该市每年都会发生因第三方施工不了解地下管线状况而造成的燃气泄漏事故。这些都为执行市政府保证市民安全用气的政策增添不少障碍。

随着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政策执行的环境好转了。保证市民安全用气的政策执行起来更容易了。张师傅说:“管线的拐弯处,预先埋一个标识器,我拿手持的设备一扫,这段管线的所有信息都有。甚至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维修过,非常详细。以后,就不需要再咨询老师傅了。”

(1)试述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的含义。

(2)根据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市政府确保市民取暖用气安全的政策更容易执行了。

相关标签: 老师傅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曲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取材于叶圣陶1934年所作《昆曲》,有删改)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