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的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摘自邓拓《不求甚解》有删改)问题:(1)“不求甚解”包括哪两个层面的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2)文章认为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某初中新学期扩招生源,由于新校舍没有按期完工,学校让初一十班的学生在年久失修的学校礼堂进行上课,上课期间礼堂上方的风扇突然脱落,砸伤了正在学习的小王和小李,该校的行为()。
A.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B.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生命健康权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在Word编辑状态下,格式刷可以复制()。
A.段落的格式和内容B.段落和文字的格式和内容C.文字的格式和内容D.段落和文字的格式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与()相分离。
A.教育政治B.教育经济C.教育文化D.教育宗教
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某地一所农村学校,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上级主管部门为其专门拨出经费5万,让学校完善整修校舍,而校长李某却把此款用来修建自己的办公室。在一个阴雨天,校舍倒塌.致使三个学生和教师死亡,10人受伤。对于此案例,校长李某应承担()。
A.刑事责任B.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D.行政处分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