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李老师在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即使个别学生在听讲,也显得心不在焉。但是当他随机提问的时候,发现学生几乎都能理解他讲的内容。鉴于这种情况,李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辛弃疾的词,有些同学从课外也看过很多,今天我们就自己所知道的辛弃疾的词进行一次“你最喜欢的辛弃疾的词”讨论.好不好?”听完李老师的话,学生顿时打起了精神。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的什么原则?(  )
A.多样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灵活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三峡》的教学设计,其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请一名学生逐字逐句翻译一遍这段话,然后帮助纠正B.让学生借助字典结合所学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偏义复词等,以帮助接下来的理解C.教师找出关键语句,让学生试着翻译D.试着让一两名学生断句阅读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学习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理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会无眠呢?”,据此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释:甲:还在幻想如何超脱尘世。乙: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丙:还在回忆刚才月下起舞、清影随舞时超脱尘世的美妙感觉。丁:因为月下离人离情正浓,为下文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作铺垫。假如让你来执教这篇诗词,你将如何向学生作出正确的解释?(  )
A.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重新去品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B.询问学生意见。发现学生思维偏差,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本词主题,纠正学生思维,得出正确答案C.询问学生意见,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确定答案,让正确的学生进行思路讲解D.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下面是教师在教授《中国石拱桥》时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A.该教师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抓住了说明文的教学重点B.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落脚到情感的角度,而不应该是说明顺序C.语言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是教师应涉及的说明文的教学重点之一D.该教师对本文重难点的把握是合理的,体现了说明文的特征
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列学生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类似于修辞上的比喻B.“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起准确说明的作用.但是“大约”“左右”影响了说明的效果C.“赵州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先说了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D.作者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特点,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式,两例可以对照补充。令人信服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