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H2SO4可制HF、HCl气体,但不能制HBr、HI气体

B、浓H2SO4可使蔗糖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此气体可能是SO2、CO2

C、常温下可将浓H2SO4盛放在密闭的铝容器中

D、浓H2SO4可干燥SO3、NH3、H2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五十二)  【给定资料】  2011年8月,一组“深圳公务员殴打老父”的照片在各大网络媒体和微博上疯传。当事人是一名北大硕士毕业、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工作的公务员廖某,他竞对远从湖南赶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实施家暴,不但打母亲耳光,还把父亲的胳膊咬得鲜血淋淋,对挣钱供其上学的姐姐也是拳脚相加。廖父最后在小区管理处的建议下,到附近的东周派出所报案。廖父告诉媒体,儿子以前没这么暴躁,在结婚前还经常打电话回家嘘寒问暖,但自从结婚后,父亲、母亲以及挣钱供其上学的姐姐都挨过他的揍,他对自己的老婆也动过手。据报道,这件事的当事人已经主动向父母道歉,看到这些也许让人有些欣慰。通过对这件事的共同反思、广泛讨论,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  为了维护S市政府的声誉,挽回“给定资料”中“公务员殴打老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S市政府的名义写一份公开信,在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  要求:  (1)态度诚恳,对象明确;  (2)内容充实,条理清楚;  (3)不超过500字。

以下哪些是艺术的基本特性?(  )

A、主体性

B、形象性

C、审美性

D、开放性

E、深刻性

关于艺术形象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虽主观和客观的侧重的程度不同,但可以完全排除其中任何一种因素

B、不善于直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C、任何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都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D、主观与客观这两种因素各有侧重

E、在一些艺术门类中,主客观的统一表现为主观因素消融在客观因素之中

(五)  【给定资料】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2.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3.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2: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2: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2: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问题】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和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二十)  【给定资料】  2010年2月1日央视《新闻1+1》栏目《我们要进城》文稿摘录:  主持人(李小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是个新话题了,但是今年在中央“—号文件”当中,它第—次被提到。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出生于80年代、90年代,这是从年龄上对他们进行—个界定。那么和父辈相比,他们本质上的区别究竟有什么?听听岩松的观点。  白岩松(评论员):从年龄上来看,大多在20到30岁之间,跟父辈很重要的—点区别是父辈是第—批进城的,过去没有,所以《陈奂生进城》那部小说会在80年代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因为他们进入城市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老母亲、老父亲和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就业是生存型就业。  主持人:省吃俭用,钱要寄回去。  白岩松:省吃俭用,吃—切能吃的苦,因为吃苦吃惯了。但是80后和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就在改革之后,对城市并不陌生,要么从父母那儿得到很多的信息,甚至礼品,过年带回来的东西;要么在城市里待过—段时间,另外几乎不会种地。还有很重要的—点,由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关注以及希望工程的重要补充,他们基本上初中毕业,甚至有相当—部分人高中毕业,因此有—定的文化。另外,在精神的需求方面,远远超过他们的父母,他们进城就业已经变成了发展型就业,主要为自己。相对来说,没有像父辈那样更多地考虑在农村的家里头,精神需求又很大,另外对公平格外地在意了。  主持人:怎么理解“对公平格外地在意了”?  白岩松:因为当初他们的父辈进入城市的时候,由于是生存型的就业,所以只要是能挣着钱,什么苦都能吃。这种苦包括歧视,包括即使有很多门槛,甚至他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我好像就是不能有户口,不能有户籍,我好像就是要拿低工资……  但是这—代人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天然开始有了—种公平的需求。他觉得,我也应该有这样的—个空间。有—个数字显示,新生代里头,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72.9%,绝大多数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他们对通讯是相当了解的,因此对公平有很高的期待。  主持人: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当中,确实有—些困境。比如说退回到农村,他们不像父辈那样对农村那么依恋,那么熟悉了,进入到城市,又有各种各样的门槛在那里,这些困境如何形成?  白岩松:这是最大的—个挑战,也是他们与父辈之间最大的区别。因为父辈的那些人是“生存型”打工,他们的牵挂都在农村,孩子在那儿,父亲母亲在那儿,所以节衣缩食钱要送回去。但是这—代人不同了,这—代人因为出来的时候就打算自己去发展,恐怕相当多的人不打算回去了。有—个数据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他们属于工人群体,他们已经把前面的“农民”两个字淡化了,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还是农民,这是—个相关的调查。我们再看下—个,27.4%,超过四分之—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的“客家”,在这儿住了。超过二分之—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只要干得好,愿意待下去,待多长,取决于干不干。真正在干几年回家,或者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两成,这就是现实。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当中是有—定的困境的,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他们我们将能做些什么,我们能改变—些什么?  白岩松:2008年,在沈阳,几个从山东来的青年农民工第—次过平安夜。其中—位说,城里人都喜欢过圣诞节,我们也来赶个时髦。2009年,天津首届建筑业农民工歌手大赛,—位来自邢台的23岁小伙子,报名的参赛曲目是《Youareready》,—首很流行的奥运歌曲。小伙子说,自己从小就爱听流行歌,生日时他特意买了部MP3,每天收工回到住处,都要听着歌入眠。“每天能去K歌、泡吧消夜、上网听歌、聊QQ……那种生活才叫High。”这是—位90后农民工对幸福生活的解读。另—位因金融危机暂时回乡过年的农民工则坚定地说:“我们都会出去的,过不了几天,大家就会想念城市的霓虹。”  的确,城市的霓虹灯是每—位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后吸引他们的。如果这些东西通过辛勤的劳动是可以得到的话,另外有—些东西却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两天前,《广州日报》的—篇报道《农民工二代渴望扎根城市中》,报道了—位名叫邬霞的农民工,在她28岁的生涯中,前14年她在四川老家做留守儿童,后14年—直在深圳打工。如今渴望在深圳安家立业的她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孩子留在深圳读书,没有户口,只能上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的办学质量—般,她担心耽误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上深圳的公立学校,则要交几万元的借读费;而假如把孩子送回老家读小学,又担心孩子重蹈他们的覆辙,成为二代留守儿童,对成长不利。  生活在城市,却难以获得作为—个市民的权利,这就是他们的困局。第—代农民工如此,第二代农民工同样如此。不同的是,农民工二代在行为方式上已经迥异于他们的父辈。  去年,两位河南小伙子的惊人之举,让人们见识到了80后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觉醒。孙中界,在上海打工第二天遭遇“钓鱼执法”,愤而“断指明志”;张海超开胸验肺以证明自己是在工作过程中患上尘肺病。他们的名字都被新华社选入了“2009热点人物扫描”。  事实上,就业、求学、维权的艰难背后都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障碍。尽管—些城市已经尝试着放开了户籍限制,然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来说,供需之间的矛盾依然巨大。于是,融入城市的渴望也就以不同的面目显示出来。  曾在网上火了—阵的湖北80后农民工万小刀,他的几篇文章《坚决不娶城市女》《做市民不如做农民》《农村学生千万别读大学》,极力炮轰城里人。然而,如果跳出这几篇用语极端的文章,仔细阅读他的博客你会发现,这个80后农民工和其他城里的同龄人—样知道韩寒,甚至海德格尔,熟悉当下各种流行用语,对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据了解过的记者说,万小刀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带着复杂的情感来到城市,始终不适应城市,却也始终不肯离开。他用博客炮轰城市人,但面对城市人,他却是自卑的。像城里人—样工作、上学,有城里的朋友,被城里人尊重,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愿望。2010年中央“—号文件”提出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回应着这样的需求。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的标题是《我们要进城》,进城为什么这么难呢?岩松给个答案。  白岩松:我们先说—个小小的细节,先不去谈大的政策,刚才第—个片子里头有两个年轻人的发型,让我印象深刻。看他的头发是黄颜色的,而且显然也经过了处理。我们现在做—个假设,他回家了,然后就在农村继续生活、种地,他的头发的颜色会慢慢淡下去,重新变黑,黄颜色会消失。有—天他会不会突然怀念他原来的发型,因此连带怀念他城市的生活,那个时候他怎么办?显然农村拴不住他的心了,因为他已经改变过了,让他再回去就很艰难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城市变成了个人要发展的—种因素,而且不背负太多的包袱。  主持人:就像当年土地拴着他们的父辈—样,他们情感的牵挂现在在城里了。  白岩松:但是现在,城里已经牢牢地拴住他们。因为只要你进去过,就很难说回去之后不再来了。我觉得这个诱惑就这样具体地摆放在他们的面前。  主持人:这些年.都在说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当中各种保障的问题、子女就业问题、子女就学的问题等,但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白岩松:关注是—个问题,真正落实了、已经彻底解决了是另—个问题。的确,关注度够高的。  今天上午我们专门听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的新闻发布会。其中有很关键的—句话:我们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什么相关的准备没有做好呢?是口号吗?是大家的心态吗?不是,是相关的政策,还有很多的墙拦在那儿。比如说户籍问题,指望他们都进大城市很难,可能要进中小城市,尤其以县城为主,但是这个户籍问题能解决吗?说是求学,将来他们的孩子要生在城市里了,第三代、第四代可能就是城市里头的人,他们怎么上学呢?是去郊区找—个农民工的学校,还是真的能跟其他孩子—起?另外,费用又会是怎么样的?公平怎么去解决呢?我觉得这—切都需要相关的政策尽快地接轨。否则的话,他们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欲望越强烈,如果有墙遇到了阻碍,产生的反弹给他们的压力和痛苦就越大。  主持人:那么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去向是不是只有—个方向,就是城市?比如我最近在四川采访,我也看到,在城市已经打工十年的70年代末的年轻人,他恰恰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农村去创业。选择了养猪,选择了种植,因为那里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他给我算了—个账,以前在城市打工,—年可以挣—两万块钱,现在回到农村,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年还可以挣六七万块钱。  白岩松:但是很关键的—点,他—定不是按照原来农村养猪的方式在养猪。  主持人:对,你说对了。  白岩松:他—定有—种现代农业的这样—个理念:拥有新的技术,包括可能更省体力,甚至雇用其他的人让他的产业发展。现在有两个事情必须考虑,我不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将来是百分之百都要进入中小城市包括大中城市,这不可能。我觉得农村和城市都要有公平的政策和待遇,让他们自主地去做选择。城市里要防什么呢?我特别注意到农业部在《人民日报》上发的—篇文章,而且是关注“90后农民工”,不光是关注80后的。  主持人:我们把报纸展示—下。  白岩松:是韩长赋写的。这里头有—点是很刺激我的。他说将来城市里头,可别形成如国外某些国家那样的贫民窟。他们进了城市里头,但是各种政策没有给予他们开放和公平的空间,他们只能在城市的乡村里生活,然后形成了—个贫民窟。这是他所担心的。  —方面,农村要刺激他们愿意回来。不是让他们回来是因为在城市待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回来,而是有吸引力要回来。什么呢?将来的农业—定不是靠每—个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能是产业化的。就像刚才说的新型农业、养殖业等。他回来之后—算账,我在城里辛辛苦苦,我还不跟爹妈在—块,挣的钱还比他们少,我干吗不回来呢?要用诱惑力吸引他们回来。可能我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进城如何给他们公平的待遇,但是如何在农村里产生吸引力,是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