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搜题 >医卫类别 >医药类 >试题详情
题目

患者女,60岁。患高血压1年,搬至新居3个月。近期因老年秧歌队在宿舍楼前操场排练,鼓乐齐鸣让患者感觉眩晕、恶心、失眠、脉搏加快、血压波动较大,针对引起症状的原因,社区护士应()

A、指导病人经常开窗通风

B、指导病人调节心理适应度

C、指导病人适时调节室内明暗度

D、协调秧歌队另选排练场

E、指导病人在室内摆放鲜花调节心境

相关标签: 秧歌队   适应度   明暗度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下列群体中,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有()。
A.小区秧歌队
B.某市物业管理智能化研究兴趣小组
C.某市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
D.职工自行车维修互助小组
E.公司“驴友会”

  请将以下这段话翻译成英文:
  秧歌舞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通常在北方省份表演。秧歌舞者通常穿上明亮多彩的表演服装,他们的表演动作有力迅速。在农历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期间,人们一旦听到锣鼓声,不管外面天气有多冷,他们都会蜂拥到街上看秧歌舞表演。近年来,中国东北某些城市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了了秧歌队,队员常年通过跳秧歌舞来保持健康,同事他们也乐在其中。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一个十年,社会主义中国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B:莫言旧居中,土打的院墙,灰白的瓦片,老式的木格窗棂,才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把莫言旧居整修得花团锦簇,反倒是焚琴煮鹤,把真正的莫言旧居给毁了。
C:该县累计投资3704万元建成344座高标准文体广场,300多个自发的广场舞、秧歌队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建设新格局。
D: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很快过去,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等新问题络绎不绝,这些因素令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1月6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在临时租住房内去世,年仅46岁。作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沈浩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是小岗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6年。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弘扬沈浩精神有何意义?
材料二:沈浩非常重视小岗村的文化建设。他带着“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赴华西村、南街村等地取经,学习他们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回来后又在村民中集思广议,充分挖掘小岗村的文化资源,把历史悠久的花鼓戏发扬光大,组建了秧歌队、电影放映队,建起了“大包干纪念馆”,搞起了“红色旅游”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小岗村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阅读园地。 
  扭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它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 讲述)说: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它最早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习俗。清初,北京正月到处都有“秧歌小队闹春阳”,围观的人喜闻乐见,妇女们连头上的金钗都被挤掉了,达到盛况空前的程度。湖州的灯节,每夕各坊市都必须伴唱秧歌。《柳边纪略》中(记述 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然而,嘉陵区地处浅丘,农民插秧时节的农活十分(沉重繁重),人们不可能在栽秧现场扭秧歌。所以,这种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活动,只有在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里,由组织起的秧歌队来进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喜闻乐见:_______________ 
通宵达旦:_______________ 
2.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用得恰当的词语。
3.秧歌最早以___\__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____\_和_______表演的形式。
4. 你还了解有关秧歌的哪些趣闻呢?
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