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据《汉书》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据此认为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请回答:

材料一、材料二认为刘贺被废除原因各是什么?根据史料类型,辨析材料三信息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史学价值。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从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

①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

③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

④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有人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做过如下比喻:如果把组建联合国的设想比喻为战争灾难里产生的建造诺亚方舟的冲动,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像是一个重建《圣经》中通天塔的计划,货币就是前来造塔的各方人等所操的语言,“官方语言”则被指定为美元,每一种其他“语言”都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汇率)“翻译”成美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旨在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美元充当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各国货币按一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④确立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说: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材料反映当时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工业革命影响中国

1700-1701年美洲殖民地占英国出口值的11%,进口值的20%。1772-1773年,北美和西印度占英国出口的38%,进口的39%;到1797-1798年,分别为57%和32%.这一变化

A.推动了机器取代手工劳动

B.由欧洲的价格革命所引起

C.确立了英国殖民霸主地位

D.受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

1952年开始,我国开展了高等教育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私立高校退出,仿照苏联模式,工科学院增长,高校部分教学权利收归教育部等。以下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①反映出了新中国发展工业化的需求

②加强了新政权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③反映新中国在科技发展中自力更生

④折射出两极格局下中国的外交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