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史料二南京(令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史料三(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归纳明清时期市镇发展的特点。

(2)根据史料三概括明初法律的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12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3分)

(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

(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

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其叙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体现了

A.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

B.只有多元化的史料才有价值

C.历史研究必须摒除主观意志

D.司马迁严谨求真的治史态度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 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对秦汉和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征,概括得较为准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鼎盛与革新

B.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C.创新与再造、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D.倾覆与再建、辉煌与成熟、经世与玄思

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组织有利于技术提升 B.资本的集中推动垄断组织产生

C.垄断组织不利于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和价格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