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提示:未搜索到的试题可在搜索页快速提交,您可在会员中心"提交的题"快速查看答案。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

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④全面肯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B.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战国时期,秦国攻伐魏国后,把孔氏家族迁到南阳。之后,他们大规模地经营冶铸业,开辟鱼塘养鱼,经常游访诸侯,借此获取经商发财的便利,博得了游闲公子、乐施好赐的美名。材料说明了

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政权统治

B.多样化经营已成为普遍现象

C.巨商大贾颠覆社会等级秩序

D.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所发展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时报》描写的社会新事物所涉及到的领域。针对引文描写的现象,试评述民国初年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二,概述西方学者对民国政体的评价。“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如何理解?

(3)据材料三,分析指出政治制度“真实发生相当作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辛亥革命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意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意味”的历史理解?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返回顶部